每当改朝换代,皇帝大臣们总要“改正朔,易服色”,这是为什么?
“正”即正月,“朔”指初一,“改正朔”即重新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的具体时间,引申为颁布新的历法。在中国历史上,每当新的朝代开始,皇帝和大臣们便要“改正朔”。比如,商代夏后,改夏的十二月为正月,改“以天明为朔”为“以鸡鸣为朔”;周代商后,以夏的十一月为正月,又将“以鸡鸣为朔”改为“以夜半为朔”;到了秦朝,则又以夏朝的十月为正月,而汉武帝则重新又改回了夏正。
之所以如此频繁地改变历法,并非因为帝王们都是天文历法迷,而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。中国古代统治者往往以建立新的历法作为本朝的开国标志,从而体现新政权的权威与尊严。正如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所言:“改正朔者,正谓年始,朔谓月初,言王者得政,示从我始,改故用新。”为此,有的帝王甚至不惜弃用前朝的先进历法,而改头换面袭用过时的旧历。某些帝王虽然沿用前朝历法,但出于“重定正朔”的考虑,往往改换历名重新颁行。比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之初,颁新历曰《大统历》,其实便是将元朝的《授时历》改了下名称而已。
不过,自汉武帝改用夏正以后,除了王莽、武则天、太平天国等改正朔外,后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号而不改正朔。虽然如此,改年号、颁历法仍然是天子体现皇权的重要手段。旧时称历书为皇历,也是因为此。甚至直到近代,历法正朔,仍被视为政权的标志。比如,清末革命党所办报纸多不使用清的正朔,而以黄帝纪元,以示不承认清的合法性。
而“易服色”,也不是改变一下衣服的颜色那么简单,而指制订新的服饰制度。历朝都制定有专门的服饰制度,详细规定上自皇帝后妃、王公大臣,下及庶民百姓衣冠服饰的款式、色泽、纹饰以及换季时间和节日穿戴等。因为在中国古代,“易服色”也是改朝换代的象征,人们的衣着服饰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。比如,清代初期为了“剃发易服”而杀汉族男性无数,就是这种政治背景的产物。
版权声明:
作者:admin
链接:https://www.xzmt.net/lzs/?p=393
来源:小晓冷知识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