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与现在的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是同一区域吗?
“山西出将,山东出相”,这是班固在《后汉书》中根据历代各地所出人才总结出来的规律。这个说法,颇让一些山东人和山西人骄傲。可是,认真阅读史料,不难发现,古代的文献所说的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与现在的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对不上号,这是怎么回事呢?
早在战国时期,诸侯国将“山东”视为诸夏,把“山西”视为戎狄,划分山西、山东的那座“山”指的是函谷关附近的崤山。唐宋以前,人们还一直以崤山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)或华山(今陕西省华县东)为界来区分山东、山西地区。根据当时的割据形式划分,山东泛指如今太行山以东的大部地区,包括韩、魏、赵、楚、燕、齐所占有的今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山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地区,主要是以秦都咸阳、汉都长安及其所占有的今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随着兼并融合的战争不断发生,中国的版图也随历史格局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。与之相应,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更,作为地名,山东、山西的相对位置也有了变动。唐朝末年起,开始有人用“山东”专指齐鲁大地,不过还不普遍。
金人占领黄河以北后,在齐鲁大地设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,山东才由地区名称变为行政区名称。到了明朝,朝廷初设山东行省,后改为山东布政使司。清朝时设立山东省,山东作为行政区名称定型。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同样历山西东道、山西布政使司,最后定名为山西省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山西、山东作为省名也就一直沿用下来。
如今的山东、山西,从中国地图上看并不是相连的,它们中间隔着河北、河南。但是,作为习惯,人们已经接受了这种说法。不过,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,一定要搞清唐朝以前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所指地区,不要把它们与现在作为行政区的“山东”、“山西”混淆了。
知识链接
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指的是哪条河?
在《儒林外史》中,有这样一段话:“大先生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而今彭府上,方府上,都一年胜似一年。”意思是说人事兴衰无常,变化多端。那么,为什么要说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呢?
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中的河所指的是黄河。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,由于人类的破坏,这里的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,裸露的黄沙越来越多。黄河流经此地,经常会携带大量的泥沙,并在平原地区沉淀下来,形成地上悬河。悬河不稳,会经常改道。因而,有些本来在黄河东面的村镇,一经黄河改道,就会跑到黄河的西面,于是人们便将这种现象用到了生活中来。
版权声明:
作者:admin
链接:https://www.xzmt.net/lzs/?p=670
来源:小晓冷知识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共有 0 条评论